阐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共同富裕的理解2000字以上6篇

篇一:阐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共同富裕的理解2000字以上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指导下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愿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共同富裕,即所有人应当共同实现富裕、发展和进步,并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共同富裕意味着国家在经济发展、生产力提高和总体繁荣方面进步,不仅使我国人民实现个人财富增长,也使全体国民实现共同分享财富增长和发展,最终实现人人共享繁荣社会,具有很好的财富情况。

  共同富裕的实现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改善民生、实施包容性发展、加快转型正义和社会稳定的同时发展经济,全面实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题的经济发展战略,重点推动经济运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整合国家资源,加大投入促进经济发展。这样,各项投资得以充分发挥,财富充分分配,形成一个大众消费、有效投资、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从而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促进实现共同富裕。

  此外,共同富裕还需要政府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就业创业促进政策,推动国家资源安排更加合理,提高经济组织灵活性,实施税收制改革,建立公平、安全、稳定、规范的市场机制,加强政府与社会和市场之间的协调作用,强化服务型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实施公平劳动、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土地管理、民族宗教、医疗卫生等各方面的政策,实现社会保障。以上措施可以确保人民共同参与发展,同时实现共同富裕。

  通过上述措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将有力地推动可持续发展,改善社会全面发展水平,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为全体人民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使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实现真正公平正义。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关键,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道德规范,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

篇二:阐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共同富裕的理解2000字以上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内生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有其系统的经济机理与动力机制。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内在要求,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体现出党对社会主义发展与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科学认识和自觉运用。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

  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篇三:阐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共同富裕的理解2000字以上

  

  专题在共同富裕的认识上,需要做到“六个必须”;在共同富裕的推进过程中,需要做到“四个坚持”;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策略上,需要做到“四个依托”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文/卢新波文雁兵走共同富裕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有之义。马克思首次从科学的理论角度论证了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规律性和必然性,使共同富裕不再是空想和幻想。但通向共同富裕的实践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需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并从中国实际出发,不断深化对共同富裕的认识。当前,全社会对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建设非常关注,为避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之路可能出现的误解、曲解,在共同富裕的认识上,需要做到“六个必须”。在共同富裕的推进过程中,需要做到“四个坚持”;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策略上,需要做到“四个依托”。消灭了人与人的贫富差距,这是共同富裕的最高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层面,共同富裕的内涵仍需根据世情国情和时代特征具体探讨。比如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中国特色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区域、城乡、行业等领域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共同富裕的内涵主要集中在缩小贫富差距上。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则要求共同富裕不仅是缩小贫富差距,还包括城乡发展、机会公平、公共服务均衡等多个维度。必须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是层次递进的动态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至少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中国特色社会市场经济建设初期,消除绝对贫困,实现所有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劳动力简单再生在共同富裕的认识上坚持“六个必须”必须把共同富裕的建设道路与共同富裕的目标实现区别开来。必须清醒认识和辩证看待我国总体上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事实,目前讲共同富裕是指走共同富裕道路,是向着共同富裕目标迈进。目标实现时间上的长短,要看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和财富不断增长的状况。目标实现路径是高质量、高水平、高起点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不断摸索和逐步探寻适合中国国情、社情、民情的全民共同富裕之路。必须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弄懂共同富裕的内涵。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层面,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是产,这是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第二个层次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共同富裕主要体现在逐步缩小区域的发展差距、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的差距以及公共服务的差异。第三个层次是在高水平小康社会和高质量现代化建设阶段,共同富裕主要体现在经济富足、精神富有、生态优美、公共服务均等、治理有效、创新有力等方面。第四个层次是指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即马克思主义理论所设想的没有贫富差距,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必须准确认识和科学看待共同富裕不是同等富裕、均等富裕。共同富裕的推进与实现具有阶段性、层次性、持续性、共享性特征,坚决杜绝共同富裕是平均富裕、同等富裕、均等图/任延18/2021年第05期·浙江经济

  富裕,“等、拿、靠、要”,“大集体、大锅饭”要不得,付出多、能力大、才智高、贡献大的会更富裕一些是合理的。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按劳分配、按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分配,依然是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的主要原则,效率原则仍然是基础。必须科学评价、动态评估、精准把控共同富裕的实质性进展。共同富裕是个相对概念而不是绝对概念,难以提出一个衡量共同富裕的绝对标准。在分清共同富裕的实现程度、推进阶段、目标层次以后,需要实时和动态地从收入差距、公共服务、精神几个维度评价和监测共同富裕推进的成效与程度。一方面,能够有效评估建设的成效、解决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能够科学合理地开展规划设计和执行监督,在2035年远景目标下精准推进共同富裕建设。必须创新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和保障收入分配能够合理有序。实现共同富裕,关键在于构建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开拓更加宽广、多元的共同富裕之路。如必须形成私人激励和社会保障并重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利益分配与统筹协调的体制机制,通过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的多重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如必须形成加强对低收入群体权益的保护,完善保障困难群体就业和基本生活的体制机制;如必须形成规范的收入分配秩序,以及消除不合理、不合法收入的体制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提高劳动收入占比,杜绝腐败收入、灰色收入、寻租收入和垄断性收入。在共同富裕的建设推进中做好“四个坚持”坚持公有制和多种所有制并行。公有制经济和多种所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必须旗帜鲜明地继续强调和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坚持公有制经济形式,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和引导作用。其次,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特别需要发挥民营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方面的重要作用,保证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坚持政府作用与市场作用并举。在共同富裕的目标设定、原则秩序制定方面,发挥政府的决定性作用,而在资源配置方面,必须坚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坚持政府建立大框架、大原则、大目标,在框架内和原则指导下充分尊重市场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专题规律,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坚持效率、公平、质量并重。必须坚持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的辩证统一。一方面,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需要充分体现公平正义原则,防止出现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从经济发展过程的顺序来说,只有先“做大蛋糕”,才谈得上“分好蛋糕”。但从两者的关系上来讲,要清楚“做大蛋糕”的目的是分配给社会主义广大人民群众消费。因此,应将做好做大的蛋糕,及时进行公平分配。“做大蛋糕,做优蛋糕,分好蛋糕”,做到经济高效、发展高质、人民高兴。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共同富裕是目标和手段,不是目的。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个人与社会两个层面。在个人层面,人的全面发展指向人格、智力、能力、体力和创造力的全面发展;在社会层面,人的全面发展指向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全面发展,指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而又协调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既被现实社会所塑造,又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实现自身发展。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人是决定性因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到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将得到充分保障,社会文明程度将达到新的高度。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策略上依靠“四个依托”依托双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实现高水平的动态均衡。作为全球的超大经济体,我国可以做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打通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促进国内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供需之间的高水平动态均衡,尤其是链接好国内外需求端的新偏好、新需求,与国内外供给端的新技术、新产品。同时依托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大市场,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开展国际合作,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提升国内大循环水平,促进生产力的充分发展和供给能力的加快提升。依托数字技术手段促进有效治理和拓宽农民收入渠道。数字技术及其应用为国家治理和人民发展同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共同富裕建设中需科学合理地利用数字技术。首先,数字技术在社会治理方面的应用可以提高治理效能,降低治理成本,依托大数据更容易对推进共同富裕进浙江经济·2021年第05期/1专题必须把促进共同富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在推进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创新上下功夫,率先探索出系统化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构建推进浙江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文/胡豹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追求的基本目标,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党在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之际作出的重大战略延展和庄严承诺。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在促进共同富裕上进行了大量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1997年率先消灭贫困县;2002年率先消灭贫困乡镇;2015年率先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绝对贫困;2020年,浙江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年家庭人均收入8000元以下情况、集体经济薄弱村“三个清零”,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城乡同标886元,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踏上“5万元”台阶,其中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分别连续20年和36年居各省(区)之首,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1.96∶1,是全国城乡差距最小的省份。但浙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促进共同富裕的重点仍然在农村,难点还是在农民。特别是全省正在奋力打造展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争创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省,必须把促进共同富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在推进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创新上下功夫,率先探索出系统化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接上页)行全局性、战略性的把控。其次,依托数字技术推动公共服务惠及更多人群,例如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缩小了城乡差距。再次,依托数字技术手段可以更好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数字技术催生的新模式、新业态等新经济形式,能够有效拓宽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渠道,缩小收入差距。依托农业现代化和发展“两山经济”促进乡村振兴。城市经济、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主要依靠工业和服务业,乡村振兴则是乡村富裕的必经之路。首先,通过农业产业化、机械化、信息化与经营适度规模化等促进农业现代化,为乡村带来持续的经济增长,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其次,通过“两山经济”建设美丽乡村、开发乡村旅游等生态经济和美丽经济促进农村现代化,为乡村生活带来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富裕,缩小城乡生活差距。依托城乡融合加快促进城乡共同发展和共享发展成果。共享发展成果是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首先是城乡要素流动的融合。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平等流动和合理配置,城乡共享要素产出收益,减小城乡收入差距。其次是城乡制度的融合。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户籍制度改革,盘活农村资产,城乡共享资产收益。最后是城乡公共服务的融合。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将城市现代化的生活要素引入农村,共享现代化成果。在推进高质量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必须科学认识共同富裕,走出不当的认识误区,遵循有效的实现原则,探寻科学的实现策略。(作者:卢新波,嘉兴学院党委书记、中国共同富裕研究院院长;文雁兵,嘉兴学院经济学院院长、中国共同富裕研究院执行院长)20/2021年第05期·浙江经济

篇四:阐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共同富裕的理解2000字以上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年第6期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探索顾光青[摘要]共同富裕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提出并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断强调的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这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发展方向。共同富裕的实质,是实现科学发展和社会公正的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必须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统一。实践表明,追求共同富裕的改革从经济领域开始。来,但为实现共同富裕,也必须要不断通过对国民收入分配的调节,对地区、城乡发展的协调,同时通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多方面的努力去予以保证。[关键词]改革开放;共同富裕;建设[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273(2008)06-0005-07方向与目的:“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一、共同富裕:中国改革开放坚持的社会主义目标30年前中国开始的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个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改革开放的逻辑起点,是要摆脱贫穷。因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中国必须要找到一条能迅速发展生产力的道路,加快实现现代化,否则,就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更无法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甚至还会因落后而挨打。为此,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决心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中国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需要指出的是,改革开放并不仅仅是追求生产力的发展,它从一开始起就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要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指出:“我们实行改革开放,这是怎样搞社会主义的问题,作为制度来说,没有社会主义这个前提,改革开放就会走向资本主[1](p.1317)义,比如说两极分化。”改革开放的目的是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总之,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1](p.1032)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反复强调和告诫的目标与原则。1990年,他语重心长地说:“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1](p.1324)能出乱子。”在邓小平看来,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检验社会主义成败的根本标志。生产力落后不是社会主义,但有了经济发展而不能实现共同富裕,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仍然有可能失败。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所提出的中心命题。所谓共同富裕,是指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为了加快中国的发展,这种发展具有很明确的作者:顾光青,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5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年第6期[1](p.1364)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如果说改“应当把缩小地区差距作为一条长期坚持的重要方针”。从此,我国先后提出了西部发展战略、振兴东北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从扭转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入手,实现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党的十五大提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五大概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坚持的四项内容之一,就是“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而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四项坚持”的目的,就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党的十六大提出小康、和谐、共建、共享,共同富裕的内涵进一步丰富。为了扭转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的趋势,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重视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分扩大问题。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党的十六大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的任务,既进一步丰富了共同富裕的目标内涵,也清晰了逐步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十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在大报告指出: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2](p.543)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在这个目标革开放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的话,那么,实现生产力的发展和做到全体人民公正地共享发展的成果同样重要。邓小平已经意识到,解决两极分化问题可能比怎样发展起来的问题更为困难。在这里,邓小平只是提出了问题和任务,并没有提出具体的方案,但做为一个经验和阅历丰富的政治家,他已经意识到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无疑,这意味着改革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不仅要朝着解决生产力发展问题,还必须朝着解决社会公正问题的方向推进。实践证明,要实现以共同富裕为标志的社会主义本质规定性,其难度并不亚于为促进生产力发展而进行的改革和探索。如何在以市场机制为基本发展机制,又因历史原因各个地区的财政条件非常不平等的条件下,在发展的过程中朝着以共同富裕为标志的社会主义目标走,实现让全体人民共同分享发展成果,事实上已经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利发展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四大提出共同富裕要建立在先富带动、缩小差距的基础上。党的十四大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这种经济制度既要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又要有利于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联系到邓小平在这段时期反复告诫要注意分配中的两极分化问题,我们注意到十四大报告在分配制度上强调“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实践的关键是如何解决好不断发展和有利于朝着共同富裕走的问题。针对改革开放东部沿海地区走在前列,并取得了较快发展,同时地区之间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的现实,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坚持“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思想来统一全党的认识。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绝不能动摇”的指导思想下,提出中,不仅要求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而且还提出了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的目标,也就是说,不只是从收入或财富分配的角度来衡量全面小康,也把保障人民的社会权利作为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从目标界定上,“全面小康”似乎比“共同富裕”内涵更加丰富,任务更-7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年第6期①国策,坚持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把公民享有均等的公共服务和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作为奋斗目标,提高每个社会成员的发展能力。这样,才能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与社会主义的基本规定联系起来,不断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但是,必须看到,我国目前贫困线和低收入线标准与现实生活水平和国际标准相比还比较低。如果按照世界银行的贫困标准,每人每天消费低于1美元(按照1985年的购买力)为贫困线的话,到2004年底我国还有1.349亿的贫困人口。②按照中央提出的“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目标,扶贫工作还需要艰苦的努力。三、探索路径:全方位支撑“共同富裕”的逐步实现改革开放之初,追求共同富裕的起点是从经济领域开始的,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深入,这个追求发展和社会公正的统一的过程已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这四大建设之中。(一)追求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我国虽然人均GDP已达到3000美元,刚刚进入了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但是,我国有2.实现更充分的就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我国由于人口众多和受到劳动力素质条件的限制,就业面临很大的压力。按照劳“十一五”期间,城乡新动和社会保障部预测:成长劳动力年均达2000万人。全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加上需要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其他富余和剩余转移人员,每年需要安排就业的达2400万人。从劳动力的需求看,按照经济增长保持8%至9%的速度,每年可新增800—900万个就业岗位,加上补充自然减员,可安排就业1200万人左右,年度劳动力供求缺口仍在1200万人左右。而在农村,虽然乡镇企业和进城务工转移了2亿人,由于土地容纳的农业劳动力有限,按1.7亿计算,则农村富余劳动力还有1.2亿以上。因此,总体上看,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将进入一个平稳渗出的状态,城乡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态势将长期存在。[5](p.185)在这种条件下,要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劳动者的共同努力。13亿人口,底子薄,仍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整体的发展水平还很有限。如果到2020年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所提出的全面小康的目标,也只是达到小康水平,要达到世界中等发展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达到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要靠几代人甚至更长时间的奋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实现共同富裕,要靠全体人民长期的努力。没有这个基础,就谈不上共同富裕。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党中央所提出的“又好又快的发展”,除了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平衡外,重点是实现发展与社会公正的统一。所谓“好的”发展,在中国的国情下,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3.提高国民收入分配的公平性,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国家在分配领域里的指导思想一度是“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2](p.550)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是,居民收入或者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一直下降,资本的收益上升。一份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显示,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GDP中工资性收入所占的份额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特别是最近几1.消除贫困,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扶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国贫困人口到2007年底人均纯收入低于785元的绝对贫困人口从2148万减少到1479万;人均纯收入在786—1067元的低收入贫困人口从3550万减少到2841万。,http://www.cpad.gov.cn/data/2008/0229/article_337074.html,①参见董峻:《扶贫办:2007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378万人》2008-2-29。《世界银行:中国贫困人口1.349亿》,http://www.zaobao.com/stock/pages14/china060913.html,2006-9-13。②参见刘旭明:-9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年第6期(三)加快支持实现共同富裕与社会和谐的文化建设要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中追求社会公正,必须依赖于文化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4](p.34)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律和规则,对彼此不同和抵触的利益进行协调和折冲,从而使由不同利益集团组成的社会能够保持和谐。在这个过程中,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对于发展的成果为全体人民所共享起着政治上的保证作用。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一个必要条件。综上所述,共同富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目标,它体现着中国国情下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生产力发展与社会公正的统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鲜明目标。正是基于这个认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进行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在紧紧抓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始终强调改革开放发展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是共同富裕。在实践中,从允许、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在中国的条件下对如何实现共同富裕所进行的大胆探索。我们相信,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这个探索也将不断深化和丰富。责任编辑:云尔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共同富裕正是这种理想的重要体现。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个体为本位的利益追求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动力,它导致人们对于自身利益的追求和把逐利作为基本的经济行为。如果听任这种价值泛滥,就必然导致两极分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用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来对人们的经济行为进行引导,使人们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更为自觉地接受社会公正的原则,承担社会的责任。否则,发展就无法实现与社会公正的统一,也不能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四)加快推进实现共同富裕所依赖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政治保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不仅因为这是我们党始终坚持不渝的奋斗目标,而且也是在目前社会深刻变动、利益高度分化条件下,为协调不同阶层和利益集团的利益,确保发展的公平性、分配的公正性、公共服务提供的公平性和有效性以及社会保障的公平性的必然途径。在利益分化过程中,中国社会逐步出现了利益集团,利益区分逐步明朗化,国民收入分配中也出现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强势集团往往通过所拥有的经济资源和政治资源来侵犯弱势集团的利益,导致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受损和强烈不满。平衡和协调这些不同阶层和利益集团之间的诉求,关键是要通过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参与,使不同的阶层和利益集团相互认知其他主体的利益,确认共同利益,制定出法[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2]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5]杨宜勇.2008年中国就业形势预测及其对策建议[A].陈佳贵主编.2008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1-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年第6期CommonWealth:ATheoreticalandPracticalExplorationofthe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Com-monwealth,agoalputforthatthebeginningofreformandopeningupandrepeatedlystressed,isthecommonidealofthe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andalsothedevelopmentalorientationthatourpartyconsistentlyadhered.Theessenceofcommonwealthistheintegrationofscientificdevelopmentandsocialjustice.Asshownbypractice,reformthatseeksforcommonwealthhadtobeginintheeconomicfield.Inorder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productiveforce,somehavetobeencouragedtobecomewealthfirst.However,torealizecommonwealth,wehavetocontinuallyadjustnationalincome,coordinatethedevelopmentinurbanandruralareas,andatthesametime,effortshavetobemadeineconomic,political,cultural,socialconstructionsandotheraspects.(GUGuang-qing)OntheDialecticalPropertyoftheSocialistRoad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Duetothecomplexityofpractice,wehavetodialecticallymoveforwardalongthesocialistroad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thatis,tounderstandthebasicpropertiesofsocialistroad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fromthematerialistdialecticandhistoricaldialecticheight.Threedialecticsarefoundinthesocialistroad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thatis,theintegrityofprincipleandflexibility,theintegrityoftimeandhistoryandtheintegrityofprogressandfluctuation.Tocorrectlygraspthedialecticpropertyofthesocialistroad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helpsChinatoprogressalongthecorrectdirectionwhileavoidthewildgrowthofmetaphysicviewofdevelopment.(JIANGYing-chun)DengXiaoping’sReestablishmentandErnestPracticeoftheParty’sIdeologicalLines:Oneofthegreatcontribu-tionsofDengXiaoping,thegeneraldesignerofreformandopeningup,liesinhisreestablishmentandearnestpracticeoftheparty’sideologicallines.DengXiaopinghadsupportedandledthegreatdiscussionofthestandardoftruth,whiche-mancipatedpeople’srigidthoughts,restoredandreestablishedtheideologicallineofseekingtruthfromfacts;DengXi-aopingfirmlystucktoandcontinuallydevelopMaoZedong’sthoughts,unswervinglystucktotheguidingpositionofMaoZedongthoughts;hetightlygraspedtheparty’scentraltaskandadvancedtheparty’sideologicallinewhilecarryingouttheparty’sbasicline;hefirmlyresistedthecorruptionofthecapitalistliberalthoughtsandopposedtotheirnegationoftheparty’sleadershipandsocialistroadwiththepretextofthoughtemancipation.(TIANGai-weiLIHui)OnOurCountry’sForeign-fundStrategyandItsDevelopmentoftheLegalConceptsinceReformandOpeningup:AtthebeginningofChina’sopeninguptotheoutsideworld,Chinaestablishedtheforeigninvestmentstrategyforthepurposeof“investmentattraction”.Undertheso-called“investmentattraction”strategy,theLawonChinese--for-eignEquityJointVentures,theLawonChinese--foreignContractualJointVenturesandtheLawonForeign--capitalEnterprisesarethebasiclawsintheChineseforeigninvestmentlegalsystem.Withthechangingofthedomesticecono-myandinternationalcircumstance,theforeigninvestmentlaw-makingphilosophydevelopsatdifferentstages:beforeChi-najoinedintheWTO,theforeigninvestmentlaw-makingphilosophywasinclinedtoprotectthenationalinterests;afterChinajoinedintheWTO,theforeigninvestmentlaw-makingphilosophywastopromotethefaircompetition.Sincetheimplementationofthe“goingout”strategy,Chinahasenteredanewstageofopeningup,“goingout”and“bringingin”combinedcloselytogether.Atthenewstage,theoutboundinvestmentpolicysystemhasbeeninitiallyestablished,anditforetellstheadjustmentandtransformationoftheChineseforeigninvestmentlaw-makingphilosophyinthefuture.(WANGHai-feng)TheConstructionofaLegalGovernment:30Years’ExplorationofChinainAdministrativeLegislation:Estab-lishingalegalgovernmentisnotonlyanimportanttaskinestablishingdemocraticlegalsystem,butalsoaninnaterequire-mentforthedevelopmentofasocialistmarketeconomy.Duringthepast30yearsofreformandopeninguptotheout-sideworld,theestablishmentofandpracticeinadministrativelegislationhasadvancedtheestablishmentofalegalgovern-mentinChina.TheestablishmentofadministrativelegislationhasnotonlyeffectivelypromotedthegovernmentreforminChina,butalsobestowednewlegalandsystemicstandardsontheestablishmentofChinesegovernment.Ithasalsoprovidedalegalbasisandsystemicprotectionforfullyimplementingadministrationunderthelaw.TheestablishmentofalegalgovernmenthasprofoundlyalteredtherelationbetweenChinesegovernmentandthesociety.Aseriesofadministra-tivelaws,whilestandardizinggovernmentpowerandsafeguardingcitizens’rights,havealsotransformedChinesegovern-menttoagovernmentthatisorientedtowardspublicservices.Theestablishmentofadministrativelegislationhasalsopro-videdanimportantprerequisitefordevelopingagovernmentorientedtowardspublicservices.(FUChun)OntheExpansionoftheWaysinCollegeStudents’IdeologicalEducationsinceReformandOpeningup:Afterthereformandopeningup,ourcountry’scollegestudents’ideologicaleducationhasbeenfacingbothopportunitiesandalotofchallenges.Firmlystickingtothecorrecteducationalorientation,activelydealingwiththeprofoundchangesinthedomesticandoutsidesituations,earnestlystrengtheningandimprovingcollegestudents’ideologicaleducation,theChineseCommunistPartyhasachievedrichfruitsmarkedwithtimecharacteristics.Orientingfuture,newwaysmustbefoundincollegestudents’ideologicaleducation.(RUIHong-yan)-84-

篇五:阐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共同富裕的理解2000字以上

  

  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刘宏元

  【期刊名称】《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000)004【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这一新论断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新回答,是对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新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概括。同时这一新论断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也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方向和发展目标。

  【总页数】6页(P429-434)

  【作

  者】刘宏元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思政教研部,北京10002【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A84【相关文献】

  1.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发展的根本原则2.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论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根本原则4.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5.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六:阐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共同富裕的理解2000字以上

  

  《形势与政策》期末试卷

  试卷编号:

  考核方式:开卷笔试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

  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

  论文题目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得分

  评阅人

  字数不限,3-4页,字数不少于2500字。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从1953年首次提出共同富裕这一概念,到2012年十八大明确提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中国就一直走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道路是崎岖泥泞的,一度充斥着“左”倾主义与各种各样的压迫与阻碍;道路是前进上升的,跨越鸿沟人们享受着甜美的成果继续迈步前进。共同富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无疑是党顺应民心、富国强帮哪国的一大正确举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灵魂所在。

  一.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规定

  2012年12月,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会上,胡锦涛同志指出:“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五十年代初,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中首次提出共同富裕这一思想,“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共同富裕,就是让社会全体人员都过上富足、幸福的生活,而这是饱受压迫煎熬、生活贫困的人们的心底深切的期望。建国初,为了提高生产力,共同富裕这一理想极大地带动鼓舞了人们的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此后,这一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人们不再麻木地蹉跎岁月或颓废地碌碌终日,他们呼朋唤友,携妻带子,用双手打造梦想,有两脚丈量希望。

  中国是社会主义社会,邓小平同志在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时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裕,因此社会主义社会的落脚点在于广泛的人民群众身上,一个人的富裕不是社会主义,绝大部分人的富裕才是社会主义。其次,实现共同富裕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是统一的。在共同富裕的号召和国家政策的帮助下,人们为了切身利益,积极性提高,加快了生产力的发展,财富慢慢积累,人们生活水平上升,走近共同富裕;生活富足了,饮水思源,先富起来的带领后富,建设社会,后富在帮助下努力生产,积累财富……如此良性循环,实现共同富裕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已密不可分。

  六十多年的艰难探索与兢兢业业,社会生产力在同一个目标的光环下得到了长足发展。革命的甜美成果让人们坚信共同富裕是个好东西,它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把所有力量拧成一条麻绳,百则不饶。因此,党的十八大明确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根本目的,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规定,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条件和要求。

  二.

  正确把握共同富裕的内涵和实现途径

  实现共同富裕不能也不会一蹴而就,它往往需要几代人甚至是几十代人的共同努力,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下,慢慢地积累资本,实现目标。实现共同富裕不能也不会是无条件的共同富裕,在人民群众付出劳动力之外,国家也要采2取相应的积极措施,国民共进,奔向共富。

  作为一个普通的劳动群众或是基层干部,为实现共同富裕,应该做到:

  (一)系统学习相关的规章制度如中国社会主义理论等,了解党为实现共同富裕采取的措施,积极响应。实现共富需要的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只有绝大部分的人认识共同富裕的目标与意义,了解党的政策,才能更好地发展生产力。

  (二)在党的帮助下自强不息,努力“先富”。为了解决共同富裕这个问题,让“先富带动后富”沿海经济特区在党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建立起来了。在这样的环境下,应当抓住机遇奋斗拼搏,争取富起来;富起来后,去帮助“未富”,帮助更多的人走向富裕。

  (三)分享经验与财富,回报社会与自我增值。拥有好的生产资料与足量的财富可以让一个人富裕,也能让几个人富裕。如若目光短浅,只牢牢抓紧手中美丽优胜的郁金香,吝啬于对劣势邻居的帮助和分享,花圃里也许依然是满满的美丽郁金香,但也有可能是单调无味的或被污染的残花败柳。

  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国家将主导着共同富裕的前进方向与方法。政府应当更积极的行动着:

  (一)将共同富裕作为国家建设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因此国家应当将共同富裕作为战略性的发展目标,在政府与机关人员的考核中加强对于民众满意度、基尼指数等等方面的考核,加强对贫富差距的监测,采取相应措施缓解贫富差距。

  (二)深化体制改革,保障机会公平。

  其一,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是造成城乡贫富差距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改革户籍制度、完善农民工社保等多种措施,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壁垒。

  其二,大力扶持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和建设,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缩小东西差距。

  其三,坚决打破垄断,建立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产业和行业新秩序。对于垄断行业国家可采取征收资源附加税、限制过高工资与福利、向财政上缴超额利润、鼓励竞争等措施。

  (三)创新收入分配理论,通过四次分配环节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党的十八大又一次提出

  “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在一次分配中,市场起主导作用,劳动者获得劳动性收入;在二次分配中,政府起主导作用,劳动者获得转移性收入;在三次分配中,慈善家起主导作用,劳动者获得捐赠性收入;在四次分配中,劳动者起主导作用,劳动者获得财产性收入。多方位的分配格局赋予劳动者更有利的地位和或的财产更有利的道路。

  此外,建设中产阶层为主的橄榄型社会,增加财富总量与提低、扩中、调高并举。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加大对高收入群体的税3收调节,合理调整分配政策,造福劳动群众。

  (四)强化宣传引导,推动贫富的互动与和谐。既要给富人宣传在任何国家高收入者纳税、承担社会责任的合理性,激发企业家的道德觉醒,更加主动地纳税或捐赠,避免为富不仁,并积极宣传富人的正面形象;也要给穷人宣传法制意识、产权意识、自强意识,化解不适当的仇富心理。促进富人与穷人的良性互动,减少误解和仇视,形成和谐互助的良好社会风尚。

  三.实现共同富裕的的难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是不断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过程中,中国遇到的困难将会更多。现阶段,日益明显的贫富差距是中国在实施共同富裕上主要面临的大难题和最大阻力,造成这个现状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四个:

  其一,我国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导致城乡发展不平衡;中国初期的发展过于着重城市建设而忽略乡镇建设。在农村本身条件不及城市的基础上,城市以健全的设施、较好的生活环境、更多的工作吸引了大量农村人进入城市进行建设,农村人口劳动力逐渐减少,发展力不足。

  其二,地区地理和环境差异以及改革发展的不均衡扩大了地区间的收入差距。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由于改革开放焕发了强盛的生命力,而中西部由于地理环境的因素发展落后。

  其三,垄断行业的利润分配不合理。石油,IT,航空,银行等等垄断行业处于垄断地位,利益分配不均。

  其四,制度设计缺陷和宏观调控不力导致社会分配不公。

  何为社会主义?就是蛋糕在大多数人的手里。何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那就是大家齐心协力做大蛋糕,每个人手里分到更大的蛋糕,人人欢喜,并为了下一个蛋糕而共同前进。因此,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为了发展,为了强大,都应该为实现共富而努力。人人参与,人人分享,这才是社会主义应有之义。

推荐访问: 阐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共同富裕的理解2000字以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阐述 共同富裕